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对策
来源:<<湘潮>> 文章作者:佚名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它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工作、学习和自由生活的师生员工历史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它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
,同时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
,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
,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
.校园物质文化也叫做外显文化
,它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
,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
,如
: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报、橱窗、板报、雕塑、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
2
.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
3
.校园行为文化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它包括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
,以及后勤保障工作等。它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如文化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际活动等。
4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的内隐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
,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校园精神文化
,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二、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
,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
,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
,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
,也是一种氛围
,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
,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加强领导,科学决策,重在落实,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优化育人环境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了教育的阵地
,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从“三点一线”扩展到整个校园以至社会
,同时也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
,讨论和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充分重视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导向
,强化执行层的引领和落实
,切实做到党政齐抓
,系部共管
,师生共建
,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
,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浸润中
,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
,把体现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
,影响和感染其他人
,从而实现一所大学的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
·上一篇文章:奏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交响曲”
·下一篇文章: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