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系统实施“缩差共富六大行动计划”

重庆市教育系统实施“缩差共富六大行动计划”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文章作者:佚名

    重庆市教育系统“缩差共富”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围绕这一目标,重庆教育系统正着力实施“缩差共富六大行动计划”。
    一、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13年,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附设幼儿园,城镇普惠性社区幼儿园达到6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15年,中小学标准化率提高到85%,全面完成40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的督导评估,基本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全面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就读优质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比例达到65%以上。
    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合格率达到85%以上,逐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全覆盖,构建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和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圈翼教育协调共进行动计划
    一是用6到8年时间,把“一圈”地区建成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的“核心区”,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品牌优势和聚集效应的职业教育基地、适应国际大都市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园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和建成学习型社会,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是提速发展“两翼”教育,把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特色区”。支持“两翼”适当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加快“三峡库区职业教育试验区”和“渝东南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园区”建设,培养区域发展和市场急需的人才。到2015年,“两翼”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与“一圈”地区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
    三是建设“一圈两翼”协调互动平台。建立健全城市带动农村、市级扶贫集团带动扶贫开发重点县、“强校”带动“弱校”的教育发展机制,完善“百校牵手”“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名校集团”“领雁工程”等合作互动模式,探索区域和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新途径。
    三、教育民生改善行动计划
    一是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大力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条件,积极推广“4+1”教育模式,不断完善社会共育机制,努力实现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
    二是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保障转户进城市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和毕业升学的权利。新建115所中小学,力争2012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在城镇小区、公租房建设中配套建设学校和幼儿园,完善教育服务功能。
    三是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的财政资助制度,对在园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给予保育费资助和生活补助。2012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免费中职教育。
    四是继续实施学生营养促进工程,落实市级奖补专项资金,扩大学生“蛋奶计划”和“爱心午餐”工程实施范围。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确保小学生达到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
    五是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与笔记本电脑基地等企业的对接,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建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确保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率达到80%。
    四、教师队伍优化行动计划
    一是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逐步配齐缺编学校教师。到2015年,全市教职工由2010年的36.2万人增加到53万人,专任教师由29.6万人增加到40.5万人,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是优化教师结构,补充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紧缺学科教师。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师配齐率达到80%,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75%,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10:35:55。
    三是实施高素质师范生培养、幼教师资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巴渝名师名家培养等“五大计划”。到2015年,实现30万中小学和中职教师培训全覆盖,培育中小学和中职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000名、骨干校长800名,建成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20个,培养市级名师和巴渝教育名家300名。
    五、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巩固持中职招生规模,扩大高职专科招生人数,吸引更多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开展三峡库区移民、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职工职业培训。到2015年,累计完成70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
    二是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到2015年,高校在校生达到105万人,全市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增加到41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到21%。
    三是促进校企、校地合作,围绕重庆重大战略、高端技术、民生重大问题,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建成40个校企合作、教学生产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16个“园校互动体”,推动“2+10”产业集群和“1+2+4+N”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机制,保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4%的比例,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例,市级教育经费占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是落实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切块20%用于教育,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2%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教育的三项新政策,扩大财政教育经费来源。
    三是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经费投入力度,新增教育经费70%用于农村教育。保证教育规划纲要八大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力争总投入达到1000亿元。
    四是改革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在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中的效率和作用。


·上一篇文章:成都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中小学生每天上午校内锻炼半小时
·下一篇文章:南京东方学院违规办学 学校竟是培训机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news/111011717281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