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伟人”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佚名
民国时期,不少有识之士都在寻找救国之路,而乡村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乡村的面貌,提供了农民的素质。而晏阳初就是乡村建设积极的领导者之一。 1890年,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县的一个师塾之家,虽然生在传统的书香门弟,但在开明父亲的支持下,他从小就进入西方传教士兴办的学堂里接受西式教育。在十一岁的时候接受洗礼,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同时近代西方先进的理念,也在这颗幼小心灵里扎下了根。 1913年,晏阳初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三年后他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中国出于国家利益对德宣战,派出大量劳工前往欧洲,支援前线的协约国军队。 1918年,晏阳初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来到法国服务中国劳工。他看到数十万的中国劳工不仅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西方人的欺凌,且这些中国人不仅愚昧无知更有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诸多恶习。 同胞的苦难与愚昧,深深刺痛了晏阳初的爱国心。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使晏阳初对自己的民族乃至所有弱势的族群进行深刻的反思,萌发了通过兴办平民教育,改良国民,振兴中华的理想。于是在战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20年回到祖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任职,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当时中国教会深受社会福音思潮影响,认为改造社会是基督徒的重要使命。于是“农业传教”在教会中兴起。他们倡导进行乡村建设,希望“通过培养农业领导人不仅仅是为改善农村经济,而且还能把基督教信仰的种子播进农民的心田,以此实现中华归主”。 这样的思想与晏阳初不谋而合,于是他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不久,他意识到中国的文盲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于是, 1926年他选定河北定县为平教会实验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开展普及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 “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 愚:他通过学习艺术教育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民智。他们编写了600余种平民读物。选编了包括鼓词、歌谣、谚语、故事、笑话等60万字的民间文艺资料,搜集民间实用绘画、乐谱等,组织歌咏比赛、农村剧社,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贫:他举办农业科学研究,开展实验农场,改良猪种和鸡种;对农民进行“生计训练”,如农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科学养猪、养鸡、养蜂,组织农民的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广泛进行信用、购买、生产、运输方面的经济活动。 ——弱:他通过实施卫生教育,创建农村医药卫生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1934年,全县建成这一系统,农民每年人均负担不过一角大洋。在控制天花流行,治疗沙眼和皮肤病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私: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基础在于识字教育,中心是公民教育,以养成人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他们出版多种公民教育的材料,进行农村自治的研究,指导公民活动和开展家庭教育。 虽然晏阳初的举动被某些批判缺乏效果,意义不大,甚至一些基要派认为这种做法不是传福音,不够属灵。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因为教育工作乃是“百年树人”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有人愿意坚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是能取得效果。 至于基要派认为没有传福音的问题,则是一种极端的看法。从教会历史看,有些传教士就是通过服务于乡村,以实际行动见证了基督的爱,从而促进了福音传播。在英格兰早期教会史上,就是传教士帮助居民捕鱼,而打开福音之门的。 而且据八十年代的统计,河北定县由于有晏阳初当年打下的良好基础,定县已成为无文盲县,已消灭天花。当年平教会引进的良种猪、优质白杨和良种苹果,现在依然享誉河北,致富于民。可见乡村建设是有效果的。 当然晏阳初的事业在当时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还是抗战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压倒一切的时代里,只能忍痛割爱,放弃这项运动。而晏阳初在抗战期间,积极参与救亡运动,1940年,重庆乡村建设学院成立。晏阳初任院长。1942年,他创办抗日军人家属工厂。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 1943年,美国为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而建立的纪念委员会等倡议,由180位杰出教育家、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评选“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伟人”,评选结果,晏阳初和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10人当选。晏阳初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华夏儿女。 五十年代后,晏阳初把平民教育工作推广到全球,东南亚、南亚、拉美、非洲等地,都留下了他的佳美脚踪,被人称为“平民教育之父”。1985年,晏阳初终于重回祖国,并到四川访问。1990年3月一生荣神益人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美国纽约安息主怀,享年百岁。
·上一篇文章:媒体盘点曾教书育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下一篇文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