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开学综合征”?
来源:闽西日报 文章作者:罗玉文
漫长的暑假已结束,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们又纷纷背起书包走进校园。可是一些中小学生却出现了情绪低落、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有关专家提醒,这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9月2日,记者就此进行走访调查。 据了解,“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是很多孩子在暑假期间的生活状态。在龙岩八中上学的小林告诉记者:“先是欧洲杯,接着是奥运会,熬夜看球、比赛是家常便饭。”与小林有着类似生活的学生并不在少数,熬夜看球、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成了不少学生暑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规律被打乱后,一下子要回到规规矩矩的学校,很多学生就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不适应新环境的状态,如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心烦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嗜睡等症状,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松涛小学的小钟就对此深有体会,假期在家里特别舒服,可以陪妈妈去逛街,可以和同学出去玩,可以在家看动画片,开学了就觉得很难适应,上课无精打采,容易走神,夜晚也很容易失眠。 如何帮助孩子收心,让孩子顺利投入新阶段的学习,成为开学初家长们的首要问题。 对此,龙岩市第一医院的儿童专家李医生表示,“开学综合征”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并不能检查出什么明确的病症,是心理上的不适应导致身体的不舒服。 随后,记者采访了龙岩市第三医院的心理医生张琰。据张琰医生介绍,“开学综合征”通常是因为学生在假期的生活没有规律,比如经常暴饮暴食、熬夜等等,这样过度放松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留恋,开学了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过来,因此无意之中便产生了抵触和害怕上学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张琰表示,家长要调整好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通过和孩子多聊聊学校的事情,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和同学友情的向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而老师也要重视学生们的情况,及时从各方面做好疏导工作,譬如为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在开学的头几天,老师应当多和学生谈心,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尽早地“收心”,以便更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此外,张琰还建议,学生们首先要意识到假期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应该尽快调整生物钟,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把心静下来,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告别假期生活,迎接新学期的开始。“在生活作息上做好规划,如制作一张科学的生活作息表,在学习上可以给自己设置新的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也可以找老师帮忙,让老师为自己开导、解惑。”张琰告诉记者。 张琰表示,“开学综合征”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属于正常现象。调整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在一个星期之内就能调整过来,调整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一两个星期。“当然,这种现象也不可忽视,如果一些学生实在难以适应,应当到医院就诊,咨询心理专家寻求帮助。”张琰医生如是说。(记者 罗玉文 曾燕福)
·上一篇文章:让激励性语言成为学困生的“心灵鸡汤”
·下一篇文章:考试有压力吗,送你5个减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