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日本儿童每天坚持锻炼 中国不拼体质比分数
来源:新浪教育 文章作者:佚名
20年后再看较量背后的故事,中国孩子还会输给日本孩子吗? 日本孩子小学学会玩、初中喜欢玩、高中专业玩 “中国孩子不比拼体质,只比拼分数拼得个个都弱不禁风” 11月22日傍晚,在东京7℃的气温里,一队穿白衣服的女孩子在人行道上整齐地跑步,短裤短袖非常抢眼。 在日本,冬天穿着短裤短袖进行户外训练的小孩子很常见。根据日本文部省2009年的统计,日本儿童每周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人有90%左右。 1993年,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在中国引起巨大震动。中日孩子之间不仅较量体质,也在较量着背后的家庭与社会理念。很明显,20年前,中国孩子输了。 近日,《都市快报》记者回访当年夏令营的参与者、日本游戏学校的负责人小田切先生,他讲述了许多夏令营背后的故事。 大自然的严峻和美好 会帮助他们成长 日本孩子跑到中国来吃苦,这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小田切先生说:“选择艰苦的地方对孩子们进行磨难型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迎接挑战能力、耐受能力等生存必备的素质,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培养有帮助。” “如果要说目的,那只有一个,就是向着草原的地平线前进!”小田切先生说,“孩子们自己会去计划怎么做,我们大人没有指定的必要。” 孩子们背着自己的食物,集体睡觉,集体吃饭。“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草原上徒步,精神意志就能得到锻炼,其余的都不用我们来指导,大自然的严峻和美好会帮助他们成长。” 小田切先生带着孩子们在草原上度过了美好的6天。野炊时,有日本孩子用蒙古式的锅煮了一些简单的食物,也有小队只是拿茶泡饭吃,即使这样,大家都还觉得很满足。 他甚至看到,有孩子用貌似沾着羊粪的餐具来搅拌食物,但是,“既然是回归自然,这些地方也就既来之则安之啦”。 每天锻炼两小时以上的学生 占总数四成多 在日本,每天下午放学后,小学生的活动一半以上跟运动有关。 日本知名专栏作家桥本隆则介绍,日本的体育教育是根据小学生不同时期的情况来实施的,低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身体的简单运动,利用辅助器材锻炼,还有做游戏等方式;中年级则在低年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保健的内容,高年级就会更多地增加球类运动。换句话说,也就是小学时,让小学生们学会玩,喜欢上运动;初中时,要让他们发现喜欢的运动项目;到了高中,他们就可以专注于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更多的练习,提升水平。 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学生放学后,还有规定的1小时锻炼时间,学校开设相应的场所给学生,学生可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统计表明,日本每天锻炼两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四成多。 日本文部省对日本青少年的体质锻炼都有指导以及专门的组织进行监督。每年还会进行全国性的调查,对学生的体质锻炼实行动态跟踪。日本针对青少年有学习指导纲要,对每个年级的身体等都有详细要求。 去运动场所的人越多 去医院的人就越少 《都市快报》特约撰稿贾璐发现,周围的日本朋友都很热爱运动,他们觉得运动是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乎不会为了学习和研究而削减运动的时间。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运动,他们也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就说自己从小就喜欢。 日本文部省的长官说:“学校体育是人的一生体育的基础。从小开始,必须灌输体育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思想。” 日本很多地方都会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大学去进修,所有费用都由当地教育委员会支出,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开阔教师的视野,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体育科技,以及相关的辅助器材,回来后能更好地为体育课服务。 从小学到大学,日本学校体育馆往往都是投入最大、设备最好的地方。同时各种公共体育设施的普及,也为日本人的锻炼提供了随处可去的场所。许多场所都在亏本经营,需要政府的预算支持。在一些日本人的观念看来,去运动场所的人越多,去医院的人就越少,这些运动场所的支出也可从医疗保险中收回来。 此外,为防范学生在运动时发生意外,除了做好必须的准备,日本还有完善的体育保险,能有效缓解学校、家长的担忧。 日本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体育祭”,几乎遍布日本每个学校。“祭”是节日的意思,“体育祭”不仅仅只是竞技,更多的是让大家享受运动的乐趣,大到棒球比赛,小到抢椅子之类的小游戏,所有人就像过节一样期待并踊跃参加。 “体育祭”非常好地把家庭、社会、政府整合到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中来。在日本,为了参加孩子学校的“体育祭”,父母都会为了孩子请假,花时间打扮好,盛装出席。“体育祭”期间,会播放孩子们平日训练和比赛的幻灯片,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平日的努力而感动流泪。 说一说 这不是输在“起跑线” 这真是失去“地平线”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在大冬天里光着上身跑步,这样的照片让我过目难忘。而我们则有许许多多学校田径运动会取消了长跑比赛,根本原因是孩子们已经“跑不动”了。日本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学生放学后,还规定得锻炼1小时这才是硬碰硬的“家庭作业”,日本每天锻炼两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总数四成多。而我们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们从早到晚都是疯狂地做习题写作业。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差别。 体育已经被挤压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学校组织的锻炼大抵形同虚设。 不再跑在大地上,就不再看见地平线。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不仅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不仅几十年过去拿不到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会把下一代压迫成新的“东亚病夫”。 这真的是输了。如果硬是要说有什么“起跑线”,那么这才真的叫“输在起跑线上”。 输在孩子,错在成人。这错,错在教育本身,错在教育体制,错在人和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上。 不比拼体质,只比拼分数,拼得个个都弱不禁风,拼得人人都苦不堪言,这样的教育注定是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这基本道理就在于:体制错,体质错。 就在前几天,《参考消息》刊发外电报道:澳大利亚教育专家说家庭作业没有太大作用,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并不会让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有所提升。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差。这是基于70年的研究、利用最好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德国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也如出一辙。而美国的研究同样表明,“那些学生做大量家庭作业的国家,在学术成就上的国际排名,没有比家庭作业少的国家表现好”。
·上一篇文章:南非一所高中17名女生怀孕 年龄最大者17岁
·下一篇文章:闯入美国顶尖法学院:考好LAST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