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者以新的思考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刘长铭
这里;而国外的学生之所以具有后劲,是因为教育的眼光较之我们更加长远。这就如同马拉松比赛,如果运动员为了赢得一万米处啦啦队的喝彩而拼尽了的体力,那他就彻底与冠军无缘。教育需要长远的甚至终生的规划,当你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和眼光时,你就能够理解佩蓉女士所谈的培养激情、谦卑、自我认知、深度、想象力、服务与冒险精神等对青少年的意义,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那些世界名牌大学会将兴趣与激情看得比成绩更加重要。不久前我参加了世界名中学校长论坛,其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作为主持人的英国校长问几个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正在国内中学就读的学生回答是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力;而有留学或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则认为是沟通、合作、团队精神和坚持力。这不能不说是由不同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差异。如果我们将教育的目标或眼光投向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生活,这些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培养,就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说到教育,就不能不涉及考试、升学等话题。我总认为,如何选拔学生,凸显出来的是教育的价值观念。总体上讲,中国的大学所挑选的是当下学业成绩最优的学生,而美国的大学是选拔最具有培养价值、未来最有可能成为某领域中杰出人才或大师的学生。难道最有希望成为杰出人才或大师的不是当下成绩最优的学生吗?两者之间当然是有差异的。我们最好还是举马拉松的例子:如果在10000米处来分析每个运动员状况,我们一定都会相信,最有可能成为冠军的决不是那些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的暂时领先者,而是那些哪怕位置稍后、但仍保持有旺盛体力、充满乐观与具有坚韧精神的运动员。这就是佩蓉女士在书中强调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激情胜过智力。激情就是动力,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成功。然而今天,对于如何激发、培养和保护青少年的激情,我们研究的还远远不够,甚至我们还在不断的扼杀和泯灭学生的激情,尽管我们往往并不是出于恶意。我们今天的体制常常不能容忍那些专著于或痴迷于某一事物达到忘我的境界而偏离常态发展模式的学生。其实,大量的事实早已经告诉我们,那些自觉地热心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学生,将来最有可能成为卓越的社会管理者;那些对未知现象有着强烈好奇并表现出良好的秉赋与执著精神的学生,将来最有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那些醉心于某些事物并具有超常的热情与天赋的学生,最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等等。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学生常常在我们的体制中无法生存,他们常常会被关在高等学府的大门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悲哀。
也许,要将阅读本书所引发的所有思考都表达出来,会成为一篇很长的文章。我确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思考,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今天的教育现象,从而找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与方向。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正是本书的价值。广泛地关注世界各国的教育,冷静地分析我们的教育,我们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教育中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改变这些状况,需要勇气,用佩蓉女士的话讲,需要“与流行文化逆流而上”的勇气,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教育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的时代是极其可贵的。
本文是为蒋佩蓉女士所著《下一代的竞争力》所作的序言
·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国内著名的大学喜欢杨振宁而不是钱学森?
·下一篇文章:建立学习型校园迫在眉睫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