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部分中国高校“大师”的分布及数量

揭秘部分中国高校“大师”的分布及数量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郑若玲

  9月,又是一年开学始。每年此时,无数历经高考磨难与“洗礼”的胜出者,陆续迈入各类高校,开启人生新征程。所入大学,或心仪向往,或勉强接受,无论如何,大学都是一个与以往十余载求学的中小学所完全不同的特殊“场域”,是一个为社会所包围的“象牙之塔”。

  相较于中小学及其他各种社会教辅培训机构或组织,大学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大学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编者采访了不少大学知名教授、学者后,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即大学的魅力包括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全方位详细地为大家解读大学魅力构成的要素,编者特别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学者做客本栏目,分期分专题为大家一一展现大学的魅力。

  本期,厦门大学著名教授郑若玲将从“大学的魅力在于大师”的角度为大家展开生动的解读,希望她的解读能够为正在高三的您带去启发和引领。在文章的末尾,编者特意为大家选取了五个不同的角度,详细展示了国内高校中的“大师”分布状况,敬请留意。

  大学魅力展示之——大师

  郑若玲

  (作者简介:郑若玲,江西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与百年清华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梅贻琦先生,早在1931年12月2日的就职演讲中便道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振聋发聩的教育名言。时至今日,这一论断仍深为世人所推崇。

  事实上,提出“大师论”的梅贻琦先生本人即是一位学严品高的大师。梅先生自幼饱读诗书,是天津南开学堂首届学生、南开学校系统创办人张伯苓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清华招考的首批留美公费生。1914年自美国著名科技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回国后,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直至1962年病逝台湾。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素有“驱逐校长”的传统,梅先生却能稳居校职达31年之久,成为国立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这一历史记录之创造,别无他因,在于梅先生乃“中西合璧真君子”也。

  执掌清华后,梅先生便遵照其“大师论”,千方百计广揽英才,一时间,清华园大师云集,赵元任、陈寅恪、潘光旦、吴宓、金岳霖、朱自清、俞平伯、叶企孙、梁思成、叶公超、华罗庚、钱伟长、费孝通、王力等各领域之翘楚,均在梅先生掌校期间执教于斯。大师的最大特点是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知识丰富、文理皆通,其时,清华奉行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纪念碑中所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之办学原则,施行“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的通才教育,致清华园钟灵毓秀、精英辈出,开创出清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正是梅先生的雍容揖让、清正不苟、求真务实与执着坚持,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使清华建校不到30年便蜚声海内外,也才有了今日之水木清华。诸多大师的存在,正是清华园散发出独特精神魅力之源头。

  海内外任何一所大学之魅力,无一不因其拥有一批在学问、学品、思想、人格上有魅力的大师。梅贻琦、陈寅恪等大师之于清华,蔡元培、胡适等大师之于北大,张伯苓、陈省身等大师之于南开,竺可桢、钱三强等大师之于浙大,林文庆、萨本栋等大师之于厦大……便是对“大学的魅力在于大师”论断绝佳的例证。时至当代,国内许多著名大学为莘莘学子所追慕与推崇,仍因有一批才高八斗、品学双馨的著名专家学者,如季羡林之于北大、启功之于北师大、程千帆之于南大、刘道玉之于武大、杨叔子之于华中科大、王元化之于华东师大、谢希德之于复旦、易中天之于厦大……

  有缘与大师、著名学者身处一校、亲沐其教是一种福气。大师或著名学者,常能以其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睿智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影响一代代或受业其门或私淑其下的学子们。如: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正式注册的学生自然常可沐浴名师“春风化雨”之教导,许多游学者、考试族或周边高校的学生,也会在所倾慕的学者课堂上旁听“蹭课”、各有收获;在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抗战前夕临危受命担任校长的萨本栋先生,不仅科技成就享誉海外,而且在教学上“身先士卒”、病榻授课,工作上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抗战八年厦大内迁长汀,虽惨淡经营,得蒙萨公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竭诚奉献、以身垂范,学子们无不为之感泣,使长汀时期的厦大形成了勤奋、朴实、严谨、和睦的好风气,校务蒸蒸日上,学生业绩斐然,成为“南方之强”;今天的厦大,则不乏“学术超男”易中天教授的“乙醚”,许多学生正是仰慕易教授之盛名而报考厦大,每每有与易教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总会兴奋激扬,不少学生的学术兴趣与认知也因此改变,而易教授也不负学子热望,每年给新生开设讲座,给本已富有魅力的厦大增色不少,也因此吸引了更多优秀生源。

  不过,因无缘与大师同处一期而间受其教,又何尝不是福气?大师已矣,精神永存。大师的精神与学术影响,往往与学校的历史积淀及学术基础熔于一冶,锻造出学校独特的气质、魅力、文化与学术底蕴。学子们浸润其间,耳濡目染,受教于无形,大师之精神得以薪尽火传、大师之学脉得以延续承继、大学之魅力也因此长久葆存。

  当然,大师魅力不是仅仅存在于著名大学之中。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精神与校园文化,也各有不同领域、专长、品质的学者专家。广义的“大师”,并不仅限于有杰出学术研究或卓著社会贡献者,许多平凡的大学教师,以其敬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高尚的品德、端正的学风,默默深耕于教书育人岗位,做出的业绩看似无名无利,实则崇高非凡。正如“魅力”或“美丽”不仅仅存在于伟人或明星身上,“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洗脚妹”刘丽、“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的哥”李泽勇……他们都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最平凡的人,可谁能否认他们的行为之伟大、美德之崇高?

  值得一提的是,梅贻琦先生不仅有广为人知的“大师论”,还有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从游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游论”包含的思想有三:其一,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而且甚至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的品性修养、意志锤炼与情绪养成等营造氛围、树立榜样,即“身教重于言教”;其二,学校良好氛围对于人才培养与熏陶之重要性;其三,教师学识与人品即“经师”与“人师”的和谐统一、师生之间的亲密无间,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可见,梅先生的“从游论”是对孔子的“身教胜于言教”以及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优良师道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大师之于大学的价值,正在于使大学教育终达“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之效果。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是与世俗几乎隔绝的“象牙之塔”。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学术的发源地与人力资本的“源泉”,正逐步走向社会中心,也越来越像是社会的缩影。身处其间的大学生们,受到外部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因素影响与冲击,大师,或许已不再是他们唯一“从游”的对象。然而,校园外的喧嚣与纷扰,恰恰反衬出校园内的宁静与单纯,“从游论”也越发显得可贵。作为传授与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永远是大学,在某些方面,如遵循现实世界易于淡忘或难以遵循的伦理、欣赏“纯研究”等,大学不仅仍是也必须成为“象牙之塔”。而这一切,靠的便是坚守学问、人师世范的大师们。

  我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取代不了大学与大师的经典魅力。

  看完前面厦门大学郑若玲教授的一番讲解后,想必大家对大学里的大师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期待,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当下国内高校中的“大师”分布状况,编者选取了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部分中国高校的“大师”分布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这五大标准是目前为学界和高校普遍认可的。希望大家能管中窥豹,为自己了解高校的“大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

  “大师”有多少?

  ——探秘部分中国高校“大师”的分布及数量

  数据整理、制表  舒迅

  国内部分高校师资力量按类分布统计表

项目名称

  大学名称

两院院士数量国家“千人计划①”学者数量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②数量“长江计划”③特聘、讲座教授数量国家级教学名师④数量
北京大学7161299516
清华大学74552815215
浙江大学2748208110
复旦大学35824927
中国人民大学71116
上海交通大学354924957
西安交通大学212622386
哈尔滨工业大学331315389
南京大学33202477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22183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71018363
华中科技大学112713669
天津大学14208337
南开大学10197458
中国农业大学1239162
武汉大学167154615
四川大学132973112
厦门大学23306286
东南大学11177306
吉林大学9632810
大连理工大学985274
北京理工大学9115224
北京科技大学773152
东北大学522162
同济大学13187215
重庆大学474194
中山大学1398369
山东大学7169339
西北工业大学1976174
湖南大学4125214
西南交通大学115196
南京理工大学54363
中国海洋大学83615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46113
北京交通大学7239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2531
武汉理工大学2928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63104
北京林业大学4114
南京农业大学22122
西北大学31234
河海大学26453
江南大学1816
苏州大学414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7132
海南大学1312
贵州大学1511
西藏大学11

  备注:上述表中高校的排列顺序为随机,表中所有数据来源于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和教育部官网,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随着各方情况的不断变化,最新数据敬请参考具体院校的官方网站,本次数据仅供参考。标“—”表示尚未搜集到该栏的数据。标“※”表示该栏数据为0。数量单位:名。

  ① 

  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②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入选973项目本身就是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体现,“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数量反映了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是否广阔。

  ③ 

  “长江计划”③特聘、讲座教授: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的亲自主持下,1998年8月,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

  ④ 

  国家级教学名师:它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简称,为了表彰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能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进而推动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从2003年起至今,教育部已组织了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每届全国只评选出100名教师。


·上一篇文章:全国百所一流中学集合
·下一篇文章:斯坦福在线中学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全面介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n/news/mingxia/121113104757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