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脉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教育 > 中华文脉

《文心雕龙》 传承千年的“立文之道”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文心雕龙》成书后,并没有得到交口称赞,心有不甘的刘勰想让当时著名文人沈约为《文心雕龙》“带货”。他守在沈约家的门口,把书放在车子前,就像卖东西的小贩一样。沈约命人将《文心雕龙》取来观看,顿觉眼前一亮,大为赞叹,认为刘勰抓住了文章的道理,常将《文心雕龙》摆放在茶几书桌上阅读。

  就像沈约一眼就爱上《文心雕龙》一样,很多人细品刘勰的文字,都能感受到氤氲着的“文章”之美。戴卫红研究员举例说,“风骨”一词,本来是形容人的精神面貌,但刘勰在《风骨》篇中,却将“风”与“骨”凝结为完整的文论范畴,提出“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认为文辞情采应该同君子一样有骨力和气概,文辞表达精当,情感抒发要昂扬爽朗,才能真正为人们所喜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作品。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在刘勰看来,文章是经典的枝条,各种礼仪靠文章来完成,一切政务靠文章来实施,文章写出来,是要影响社会,流传千古的。“文心”古今相通,这部中国文论史上最重要的元典也因此穿越千年仍历久弥新,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智慧始终生生不息。

  鲁迅先生的《诗论题记》提到“为世楷式”的两部书时说到:“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童岭教授认为,《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无上瑰宝,也是全人类古典文学之代表性结晶。最迟到公元9世纪末,《文心雕龙》已传至朝鲜半岛、日本,对东亚世界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19世纪的西方传教士也知道了这部书的重要地位,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代的《文心雕龙》写卷,自1959年华裔汉学家施友忠翻译《文心雕龙》至今,欧美学界已有为数不少的英译全本出现。《文心雕龙》的研究也逐渐发展成一门显赫的学问——“龙学”。

  拨开历史尘烟,寻找上定林寺

  刘勰来自镇江,《文心雕龙》诞生于南京。《文心雕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江苏经典名著。2015年,南京市公布“24部南京传世名著”,《文心雕龙》名列其中;2019年,“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推出《江苏文库·精华编·文心雕龙》,由南京大学著名学者周勋初教授解析。

  除了自古流传至今的各种版本的《文心雕龙》,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在南京钟山之上寻觅当年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遗址,辨认出上定林寺的故迹。

  南朝时,首都建康(南京)周边,庙宇林立,僧尼云集,鼓钹梵呗,不绝于耳。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当时钟山上寺庙有七十余座。钟山定林寺又有上定林寺和下定林寺之分,刘勰长期居住并撰写《文心雕龙》的上定林寺,其旧址就在今天的紫霞湖附近。

  据《高僧传》,上定林寺由来自罽宾国的高僧昙摩密多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创建,很快就发展为南朝佛教活动的中心。王公贵族、名士高僧汇聚于此,讲学论道,切磋学问,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上定林寺拥有丰富的佛学、儒学、道教、医学等方面藏书,为刘勰博览群书,创作《文心雕龙》提供了有利条件。《典籍里的中国2·文心雕龙》的演绎中,刘勰为自己能够进入上定林寺藏书阁从事图书整理工作而兴奋不已,他说:“自西晋末,中原乱,中原士民随之南迁。百余年来,天下文脉兴于建康,天下典藏归于建康。定林寺典藏浩瀚,历寒来暑往,阅天下典藏,增益文思,推原文章之道,熔炼为文之心。”

  可惜的是,在隋灭陈终结六朝后,这座一代名刹遭到废弃,最终湮没无闻,其具体位置在何方,只在《景定建康志》中有零星记载,《景定建康志》卷十七:“宋元嘉中建上定林,在宝公塔东”;《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定林寺有二,上定林寺,旧在蒋山应潮井后”。

  上定林寺遗址再次被发现,要等到1400年后。1999年秋冬之交,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在主持钟山南朝坛类建筑考古发掘时,在距离祭坛西南面500米处发现一处寺庙遗址,命名为“钟山二号寺庙遗址”。在抢救性勘探和试掘过程中发现了石构挡土墙、房址、排水沟、水井、水塘等遗迹,以及部分瓦当、板瓦、筒瓦、残瓷器等遗物。根据出土遗物、文献记载等线索,贺云翱教授推断,这座“钟山二号寺庙遗址”就是南朝时的上定林寺的寺址所在地,也就是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所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钱锺书先生怎样选诗读诗?

下一篇清明节,跟着古人来一场蹴鞠大战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