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河生态筑牢司法保护屏障(法治聚焦)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为黄河生态筑牢司法保护屏障(法治聚焦)


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      作者:佚名

  原标题:山西健全专门审判机构、推动协同共治——

  为黄河生态筑牢司法保护屏障(法治聚焦)

  本报记者 郑洋洋

  千里汾河,自管涔山奔流而下,向西拐了个弯,静静地投入到黄河的怀抱——这里是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庙前村的汾河入黄口。2020年以来,庙前村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去年,白天鹅、娃娃鱼等动物首次出现在这一河段,吸引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欣赏。

  “以前可不是这样,非法采砂时有发生,破坏了黄河的生态环境。”山西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境内黄河全长966公里,流经4市19县,占到总干流的17.7%。“保护压力不小,仅靠我们根本打击不过来,这几年多亏了法院的司法保障!”

  近年来,山西坚持打击与保护并举,不断完善机制,延伸服务,由法院牵头相关单位协同共治,为黄河流域生态筑牢司法保护屏障。

  完善组织机制,形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的协同共治格局

  “河务部门行政执法手段有限、相关案件移送不畅,违法采砂之风总是刹不住。”提起黄河山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山西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颇为感慨。

  转变来自两年前。2021年4月,随着法槌响起,万荣县人民法院对一起非法采砂案件公开开庭宣判,以非法采矿罪判处被告人王某、黄某某、严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至两年十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这是山西首家环境资源法庭挂牌成立以来敲响的“第一槌”。

  “我们联合黄河河务局在沿岸举办现场会,发布一批典型案例,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万荣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庭长薛印端说。

  该案宣判的一个月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山西黄河河务局在汾河入黄口联合设立“黄河·汾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是集司法保护、环境修复、法治教育、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平台。”山西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卜文礼介绍,目前,山西法院在汾河源头、汾河中游等地也设立了司法保护基地和专门环境资源法庭,形成了汾河全流域生态保护格局。

  近几年,山西法院不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体系,健全专门化审判机构。目前,全省11个中级人民法院已全部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117个基层法院均设置了专门审判团队,实现了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协作,2020年12月,山西省公检法机构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山西黄河河务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会商机制、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案件集中审理机制等,形成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的协同共治格局。

  “我们采用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充分发挥刑事震慑、民事赔偿、行政监督等作用,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卜文礼说。

  2023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暨沿黄九省区法院黄河流域司法保护工作推进会在山西吕梁召开,一致通过并签署《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倡议》,加大了对黄河的司法保护力度。

  注重实效保护,法院及时发出生态环境侵权案件禁止令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北冯村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修复公开执行现场会。该案主审法官刘佳介绍:“张某生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属于翟家山村集体的31株杨树出售给武某元等人砍伐。案发后,被告人张某生亲属代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

  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注视下,主审法官公开宣判。除对被告人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外,忻府区人民法院还发出全省首份生态修复补植令,责令被告人张某生等5人在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发生地补种树木310株、855株不等。

  “对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惩罚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坚持打击与恢复并举,把绿色低碳原则贯穿在审判中,实现了惩罚、修复、警示教育综合效果叠加。”卜文礼介绍,自本案宣判后,当地再未发生一起盗采滥伐林木案件。

  山西法院在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中,尤其注重生态环境的实效保护。去年6月,运城市新绛县人民法院发出一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禁止令,这也是最高法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山西法院发出的首份生态环境侵权案件禁止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光影中国”摄影大赛启动

下一篇:用法律的温度传递为民情怀(一线行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