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位于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素有“羲里娲乡”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辖17个镇,428个行政村,8个社区,县域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总人口58.2万人。这里山大沟深,边远山区教学点布点多、班级规模小、师生留不住、教育质量偏低等困境,影响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为了破解农村教育的发展难题,秦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5年率先在陇城镇建成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创新“园区+走教”的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乡村教育的发展难题,成为拉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教育园区集群
破解乡村教育难题
秦安县教育园区建设按照“整合资金、统筹建园、巡回走教、资源共享”的总体构想,通过“财政资金拿一点、项目资金整一点、社会人士捐一点”的方式,首先于2015年9月建成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陇城教育园区。
为了让这一改革模式惠及更多的学生,该县在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基础上,按照分步有序推广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教育园区的体量和空间,着力打造多点辐射的教育园区集群,陆续建成了莲花、安伏、五营等3个教育园区并投入使用,目前4个园区服务于4个镇99个行政村85所学校,受益群众14.5万余人、学生1.04万人,占全县农村小学生数的17.1%。
4个教育园区均实行与学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区主要行使行政职能,园区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下设综合办公室、教研教改中心、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等3个管理分支,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高效运转。园区管委会根据学校布局和学科需求,以中心小学为主体,与全镇各小学和教学点建立教师互动联合体,实行“小学教师集中在园区统一食宿、小学教师由园区统一调配、学科教师实行统一走教、教师走教由园区校车统一接送、各校课程由园区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等活动由园区集体组织统一研修”的“六统一”运行模式。
乡村教育要留住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要留住教师。焦佩佩是莲花镇教育园区的青年教师,2012年入职,今年3月在园区分到了一套71.3平方米的公寓楼。“房子很宽敞,不用交租金,只需承担水、电、暖费用,搬进来后心里有满满的幸福感。”焦佩佩说。
秦安县建设教育园区集群的举措让乡村教师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前景和希望。 五营镇教育园区主任宋文强介绍,园区建设规划超前,现占地88.88亩,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就读,学生宿舍楼、食堂和运动场、教师周转宿舍楼等附属设施齐全,目前镇中心小学已经进驻园区运转,还为镇初中预留了足够的建设空间,为今后实行大学区制奠定了基础。
“通过建设教育园区集群,园区之间形成竞争,缩小了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差距,拉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四个教育园区像四根梁柱稳固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基石,成为提升全县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支点。”秦安县教育局局长宋侃高兴地说。
创新“双走”模式
培育乡村教育新的增长点
“走教”模式是秦安县教育园区的“重头戏”,4个园区通过创新“ 学生不动教师动”和“教师学生一起动”的“双走”模式,确保学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
教师“走教”模式是“学生不动教师动”,教育园区根据全镇学校校点分布和交通状况,确定“走教”线路,每条“走教”路线配备专车,为教师到各山区教学点上课“摆渡”。早上从园区统一乘车到教学点,晚上再从教学点接回园区。
“教师学生一起动”是教师到一个相对集中的学校送教,每周两个下午,园区把微型教学点的学生用校车接送到教师送教学校一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教育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你好,新学期!直击贵阳80万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天
- 开学第一天!记者直击南昌多所学校……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决定复读 曾称新高考“挺有挑战”
- “小候鸟驿站”给孩子们送上暑期“盛宴”
- 西北五省区青少年演武大会平凉开“练”
- 青协爱国诗歌朗诵小分队走进“红门”
- 城关区雁南街道:禁毒主题宣传助力平安假期
- 社区“官方带娃” 编织多彩假期
- 嘉峪关: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
- 兰州市秋季学期8月28日开学
- 《七夕寿宴 魁星点斗》绘本故事会 让孩子们体验七夕民俗